2008年10月18日至20日,由民族文化宫、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少数民族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图书馆主办,宁夏图书馆学会、宁夏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编辑部承办的第十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研讨会在塞上明珠银川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个民族的8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总主题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保护与开发。分主题为少数民族古籍理论研究;少数民族古籍收集、整理、分类、著录和保护研究;少数民族古籍展示、开发和利用研究;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及数据库建设研究;各地少数民族古籍现状调查研究;少数民族古籍版本鉴定、定级标准研究;少数民族古籍与汉族古籍的比较研究,少数民族古籍人才培养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文献研究。
出席会议的领导有: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副司长兰智奇,民族文化宫副主任沙树礼、杨崇清,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李强,贵州省民委副主任刘晖。开幕式由宁夏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欣毅主持,李强副厅长、兰智奇副司长、杨崇清副主任分别讲话。中国民族图书馆馆长吴贵飙致开幕辞。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30篇,论文作者覆盖民族地区公共、高校、科研等各类型图书馆,具有广泛性。经过专家认真评审,有50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6篇,优秀奖22篇),110篇论文入选论文集。本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受到与会代表交口称赞。主要以下特点:
一、学术研究向专题化发展,研究水平大幅度提高。以往的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研讨会的议题比较宽泛,而这次为配合全国古籍普查及《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草案)》制定,首次确立专题研究征文,结果超出预想。各级各类型民族图书馆、各民族地区社科院以及政府机构的古籍文献工作者踊跃参与,一批在国内民族文献研究中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也加入进来,使这次研讨会收获颇丰,研究水平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在民族文献研究领域,有大量高水准的研究成果发表。通过这次研讨会,我们从中得到了一定启示与经验,认为专题研讨会更能集中反映某一领域的高水准的研究成果。这是本次会议的一个亮点,标志着今后全国民族地区学术研讨会将向专业化和有深度研究水准方向转变,逐渐将其打造为国际国内一流的民族图书馆学、民族文献学学术论坛。
二、参与面进一步扩大,加强民族地区各类型图书馆横向交流,活跃学术研究气氛。由于是涉及民族古籍研究的专题研讨会,凡在民族古籍保护研究工作机构的人员都有代表参加。如中央一级图书馆有国家图书馆、中国民族图书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文献资料馆等;省一级图书馆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贵州民族图书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等;地市一级图书馆有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图书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图书馆,新疆阿勒泰地区、吐鲁番地区图书馆等;县一级图书馆有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杭锦旗图书馆,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图书馆,重庆秀山县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有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新疆大学图书馆、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贵州省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等;研究机构有宁夏大学文献研究中心,宁夏社科院,贵州民族学院、水书文化研究中心,海南省民族研究所等;政府机构有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辽宁省民委古籍办,贵州省民委、省民委古籍办等。
三、关注实际,扎实推进民族地区图书馆古籍工作。此次会议发扬务实精神,专门就当前图书馆面临的古籍普查工作展开学术交流。许多民族地区图书馆围绕其馆藏特有的民族文献,以及在古籍保护利用开发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探讨研究,特色鲜明。如获一等奖论文《藏文佛学研究典籍与藏族传统文化》、《论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建设》等;二等奖论文《蒙古文古籍文献的研究与利用》、《大理州白族古籍存藏现状调查研究》等;三等奖论文《藏文文献的保护与利用——谈西南民族大学藏学文献研究中心》、《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古籍存藏情况调查与分析》等;优秀奖论文《谈心变的本教〈噶丹〉目录》、《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民族古籍工作浅谈》等。此外,还有一些特邀论文都是本领域专家所撰写。如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于洪志教授的《民族古籍数字化保护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所张公瑾教授的《我国傣族的古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主任、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吴元丰研究员的《满文历史文献及其整理编目》,云南省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赵世红院长的《关于东巴文古籍定级若干问题》,贵州民族学院?水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潘朝霖研究员的《水书古籍抢救状况及版本定级鉴定审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陈英研究员的《彝文古籍翻译研究必由之路》等。这些论文来自文献收藏单位一线,对培养人才、锻炼队伍,推动各民族地区古籍文献收藏机构的古籍保护利用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实际推动作用。
四、扩大宣传,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图书馆工作的支持。本次会议恰逢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开展学术交流活动25周年。因此,我们邀请到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司长兰智奇到会。兰司长代表国家民委对现阶段各地区各类型民族图书馆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就现阶段工作提出四点意见:第一、加强政策性研究,科学制定适合我国现阶段各类型民族图书馆实际发展情况的方针政策,以指导各地民族图书馆实现跨越式发展,接近或达到发达地区同类图书馆发展水平。第二、积极构建我国民族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立国家级民族文献收藏、保护、流通、利用中心;承担规划、指导、协调全国民族文献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开发与利用等职能。第三、加大对各地各类型民族图书馆基础设施、人员培训、文献收藏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改变民族地区,特别是县级图书馆缺少新书、服务手段落后的状况。第四、重视民族图书馆科研工作,攻克各种技术难关,使民族图书馆业务工作实现计算机管理自动化,并建立各种民族文字文献数据库和各种民族研究专题文献数据库,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以期更好地为民族工作、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弘扬、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服务。
会议除举行专题报告会、学术交流会外,还召开了少数民族专业委员会工作会及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专家座谈会,取得多项成果。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民族图书馆副馆长杨长虹主持,民族文化宫副主任沙树礼作总结。会议获得圆满成功,受到代表们广泛的赞誉。他们迫切希望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